, ,

Matte Painting – 奔向战争和回归

This post is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英语) 繁體中文 (繁体中文)

Matte World Digital © 2002

“我们的营房上方有一个牌子:’这次旅行真的有必要吗’?”

Lou Lichtenfield, matte artist and WW II B-17 bomber pilot

1941年12月7日日本轰炸珍珠港后,美国参加了对轴心国宣战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美国最后一次全面战争,这场冲突要求在国内做出牺牲,并支持在国外冒着生命危险和流血的士兵。

好莱坞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创作打动爱国主义觉醒者神经的热血沸腾的真人电影到制作为新兵作战做准备的特效动画训练片。但是,电影制作人也不得不应对国内的物质短缺,特别是建造布景所需的基本材料的稀缺,这使得哑光(Matte Painting)绘画对制作的成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Thirty Seconds Over Tokyo (1944)

在珍珠港的灾难和早期一连串的军事挫折之后,美国的士气需要一场胜利。当吉米-杜利特尔(Jimmy Doolittle)上校,一位前特技飞行员,指挥了1942年对日本心脏的空袭时,它得到了胜利,这是一次大胆的海上演习,16架B-25轰炸机从 “大黄蜂 “号航母的甲板上发射。杜利特尔空袭打击了从东京到神户的目标,虽然损失很小,但日本受到了严重的心理打击。

米高梅的专题片《东京上空三十秒》(Thirty Seconds Over Tokyo)颂扬了这次任务的危险和英勇。在这个场景中,当第一架轰炸机(由杜利特尔控制)从 “大黄蜂 “号上起飞时,扮演太平洋舰队航母司令威廉-“布尔”-哈尔西上将的演员向突击队致敬。令人惊讶的是,该作品从未去过海洋;这个画面是通过沃伦-纽科姆(Warren Newcombe)的Matte Painting部门的魔法创造的。由特效摄影师马克-戴维斯(Mark Davis)在光学打印机中结合的元素包括在米高梅录音室拍摄的表演者(一个带有三个B-25模型的部分航母布景),在工作室的户外水箱拍摄的海洋元素,以及一幅Matte Painting(航母甲板的其余部分和B-25战斗机中队)。

《Thirty Seconds Over Tokyo》为沃伦-纽科姆和他的部门赢得了1945年的奥斯卡视觉效果奖。

Since You Went Away (1944)

当大多数战时电影捕捉到战斗的残酷和血腥时,这部大卫-塞尔兹尼克(David Selznick)的作品却赞美了那些留在前线的人的挑战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该片最著名的镜头之一是一对年轻夫妇在火车站告别的场景。新手艺术家斯宾塞-巴格达托普洛斯(Spencer Bagdatopoulos)巧妙地完成了这幅Matte Painting,为演员罗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和詹妮弗-琼斯(Jennifer Jones)表演的温柔插曲提供了戏剧性背景。

塞尔兹尼克的中坚力量克拉伦斯-斯利弗回忆起这个场景的制作过程。”在塞尔兹尼克从演员那里得到他想要的表演后,我们在另一个场景拍摄了人们的背景和他们的长影子。长长的影子是影片的一个主题,用来表现悲伤的情绪,比如这里的男孩要去打仗。完成这个镜头的最后一步是把火车站天花板的Matte Painting放进去。那是Spencer Bagdatopoulos来到Selznick MP(Matte Painting)部门时为我做的第一幅画”。

0 回复

发表评论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